“智慧工地”有多热?我们也来蹭蹭热度

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。2022年,全国建筑业总产值311980亿元,同比增长6.5%;,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6.9%,从业人员5000余万人。从国家经济及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,分析建筑行业未来的市场走向,挖掘建筑行业的发展潜力,预测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,助力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
微信图片_20230620133503.png

我国虽然是建筑大国,但大多数传统建筑企业普遍缺乏信息化的管理手段,由于其生产管理方式粗放(经验型)、过度依赖工人作业、从业人员素质偏低、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低等,普遍存在监管难度大、项目运转效率低、人员物料和设备管理不当、安全事故频发、缺乏全生命周期管理、进度和成本管控不严等问题,整个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。

数字化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。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总工程师工作委员会理事长毛志兵认为,我国建筑业正处在以新型工业化变革生产方式、以数字化推动全面转型、以绿色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发展新时代。从各建造相关主体看,无论是工程项目管理模式、建筑企业管理方式,还是宏观层面政府监管,都在向数字化快速迈进。

伴随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,我国数字建筑、数字建造、智慧工地等产业快速发展。10月24日IDC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2年我国数字建造市场整体规模达279.2亿元人民币,其中数字设计市场为30.7亿元人民币,数字施工(含算量造价)为230亿元人民币,数字运维市场为18.5亿元人民币。

尤其是我国智慧工地市场规模逐年上涨,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智慧工地的产值从2016年的62.1亿元上涨至2021年的155.7亿元,同比2020年上涨12.34%,年复合增长率为20.18%。

智慧工地是国家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工程建设领域重点发展方向,在提高施工现场作业的工作效率、增强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。

近年来智慧工地建设逐渐受到国家的关注,推进智慧工地业务落地的政策密集出台。2020年7月3日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、科学技术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、交通运输部、水利部等十三个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推动建筑数字化发展。

今年8月初,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《关于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通知》,大力推进“互联网+监管”,加快推动工程审批系统与建筑市场公共服务平台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、智慧工地、房屋安全管理等系统互联互通、协同应用。

目前全国大部分省份已制定了全面推进智慧工地建设的具体规划,智慧工地发展迎来井喷期。10月24日,安徽省组织开展2023年第二批“四个工地(安心工地、红色工地、智慧工地、绿色工地)”试点项目申报;8月底,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展2023年第二批智慧工地项目数据动态验证工作,进一步推动全省智慧工地建设高质量发展;7月底,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《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指南》;2022年12月底,贵州省印发《贵州省“智慧工地”建设分级及设备安装指导标准(试行 1.0)》;2022年12月底,江西省印发《关于推进全省房屋市政工程智慧工地建设的通知》……

图:国内智慧工地市场规模增长趋势(单位:亿元)

“智慧工地将物联传感技术、三维虚拟、数字孪生等技术融入到建筑、机械、人员、场地等各类实体中,将彻底改变传统建筑施工管理的模式”。雅鲁藏布的技术专家认为,智慧工地是指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上,支持全要素感知、全面智能施工、信息协同共享、高效科学决策、智慧风险预警的新型信息化手段。

它聚焦工程施工的全流程,围绕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等关键要素,综合运用云计算、大数据、BIM、物联网等软硬件信息化技术,在实现绿色建造、引领信息技术应用、提升社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。

智慧工地是以一种“更智慧”的方法来改进工程组织流程和人员交互方式,以提升项目施工的明确性、效率、灵活性和响应速度。针对通信、安防、质量、成本、创新技术等多元化建设需求,结合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三维可视化BIM数字孪生、物联网等各种技术手段,开发了全时段安全管理、全生命周期监测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,可有效提升施工工地管理的协同度、灵活度,推动建筑产业与新兴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。

面对当下建筑工地上面临的这些问题,智慧工地也能很好地为其提供解决方案,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智慧工地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
共 1 页 1 条数据